科普|鼓膜穿孔的诱因、危害及预防!发表时间:2021-08-11 09:31 鼓膜就是大家常说的耳膜,是阻隔中耳腔和外界的一层薄膜,对于人体的作用除了传导声音外,鼓膜作为一种防御屏障,可以阻隔异物及细菌进入中耳,防止引起中耳的感染。 鼓膜穿孔的诱因 最常见的原因:是经咽鼓管的方向引起的感染,而且多见于婴幼儿时期。由于婴儿的咽鼓管短而相对粗大,管也较直,鼻分泌物、奶汁等易经咽鼓管流入或呛入中耳而发生急性中耳炎。中耳化脓后,脓液腐蚀鼓膜,造成鼓膜穿孔。 直接原因:由于鼓膜很薄所以在挖耳取出耵聍和异物时不慎损伤鼓膜,导致鼓膜穿孔;强烈水柱或气流喷射鼓膜、误将化学腐蚀剂滴入耳内、金属屑矿渣溅入耳道、咽鼓管吹张等也可损伤鼓膜。 间接原因:主要是外界大气压力突然急剧变化,战时多为近距离炮弹、炸弹爆炸的巨大响声和气浪将鼓膜震破;坐飞机时由于咽鼓管不通飞机降落时外耳道压力急剧变化亦可压破鼓膜引起穿孔这就是航空性中耳炎;如中耳腔内气压突然急剧上升,也会发生鼓膜内外气压不平衡,如用力擤鼻涕,致使中耳内气压自内向外猛烈突然冲击鼓膜,可使鼓膜破裂穿孔。 鼓膜穿孔的危害 中耳的保护作用受到了损害,鼓膜是中耳的一侧门户,由它把外耳与中耳隔开,保护着中耳腔。穿孔后外界的细菌、污水、异物可经穿孔进入中耳,诱发中耳感染,引起感染流脓,还有形成胆脂瘤的危险性。 穿孔使听力下降,声音首先振动鼓膜,然后经中耳听骨链传到耳蜗,进而引起神经反射形成听力,鼓膜穿孔后,鼓膜有效振动面积减少,外界声波的能量传入内耳减弱,出现听力下降。 鼓膜穿孔的预防 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外伤后即可用酒精消毒外耳道,擦净和取出外耳道异物、耵聍等。不要取下附在鼓膜上的血痂,以免引起细菌感染。用消毒的棉花轻轻塞在外耳道口,以防脏物进入耳内,引起感染。 禁止用水冲洗外耳道,不用任何药物滴耳,用药物滴耳相反可使细菌进入中耳引起感染。 咨询电话 耳鼻喉一科 倪主任:13582816396 耳鼻喉二科 薛主任:18730150169 耳鼻喉三科 吕主任:18830170119 医疗服务热线:4000-135-120 地址:石家庄市裕华区建华南大街与槐北路交口(省电视台南行200米路西) 乘车路线:市内乘车116、57、43、73、65、83路到耳鼻喉医院下车即到 |